热搜: 一分彩票官方app手机版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 据赛事组委会消息,第三十届全国攀岩锦标赛3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攀岩场落下帷幕。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20个省区市23支代表队以及个人共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参加男女子速度、难度、攀石及两项全能八个项目的角逐。
龙金宝比赛中 赛事主办方供图
在12月2日下午的男女子速度项目决赛中,来自湖南队的龙金宝、储守宏、伍鹏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湖南队的邓丽娟、浙江队周娅菲、云南队汪生艳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
在12月3日上午举行的男女子攀石项目决赛中,来自香港的陈翔志、浙江的陈勇辰、湖北的付家豪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四川的陈宣臻、湖北的米雅文、广东的李美妮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12月3日下午举行的男女子难度项目决赛中,来自广东的胡隽喆、浙江的黄锦彬、湖北的徐梓期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广东的李美妮、四川的陈宣臻、广东的谭有恬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
两项全能赛根据难度赛和攀石赛单项排名得分相加判定最终成绩,分值越高排名越好,来自广东的胡隽喆、浙江的陈勇辰、香港的陈翔志分别获得男子项目的冠、亚、季军;来自四川的陈宣臻、广东的李美妮、湖北的米雅文分别获得女子项目的冠、亚、季军。
陈宣臻比赛中 赛事主办方供图
作为国内创办最早、水平最高的攀岩赛事,从1993年首届赛事举办至今,全国攀岩锦标赛已进入而立之年。全锦赛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队选拔人才的重要平台,作为今年攀岩项目的压轴赛事,此次赛事竞赛规程中明确规定了⽐赛成绩将作为国家攀岩集训队参加2024年国际⽐赛运动员选拔的重要依据。
此次男女子速度项目报名参赛人数也创了纪录,其中男子速度项目参加人数超过70人,女子速度项目参加人数超过40人。这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攀岩在速度项目上的深厚人才储备,包括世界杯分站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中攀联赛冠军、冠军赛冠军以及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亚洲青年锦标赛等多名冠军选手同台竞技。
高水平的赛事也为运动员创造佳绩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虽然男女子速度赛的冠军分别被已经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龙金宝和邓丽娟摘得,但与顶尖运动员同场PK则更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其中16岁的亚青赛U18速度冠军储守宏一路过关斩将,PK掉曹龙、林雨等高手,大决赛惜败给龙金宝获得亚军。而19岁的浙江队周娅菲不仅PK掉亚运会速度接力冠军汪生艳,更是创造了6.93秒个人最好纪录。
李美妮比赛中 赛事主办方供图
从两项全能的难度和攀石项目比赛来看,选手们比拼的不是绝对力量,而是相对力量;更重要的是,选手对线路的解读决定了他所采用的攀爬动作,并与最终成绩挂钩。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全能赛难度和攀石两个项目越发呈现低龄化趋势。本次赛事竞赛规程规定,参赛选手年龄为14岁及以上,但允许2023年全国青少年攀岩公开赛、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第七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U13组各小项前三名的选手参赛。
本次比赛的男女子难度和攀石项目上,“06后”甚至“10后”小将们的表现让大家对中国攀岩在两项全能项目的未来充满期待。男子难度和攀石决赛中,只有3名选手在这两个项目上同时进入决赛(前八名),其中就包括2006年出生的徐梓期和2007年出生的胡隽喆;其中16岁的胡隽喆获得了男子难度冠军。女子难度和攀石决赛中,3名同时进入两个项目决赛的选手全部是2008年以后出生的,包括2008年出生的陈宣臻和2010年出生的李美妮和俞辰萱;其中13岁的李美妮和15岁的陈宣臻分别获得女子项目难度和攀石冠军;陈宣臻和李美妮分别获得女子两项全能冠、亚军。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四川省体育局主办,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成都体育学院承办,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协办。(完)
中新社酒泉12月4日电 题:埃及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惠及埃及航天发展?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12月4日,中埃联合研制的卫星埃及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了解,该卫星项目使埃及成为首个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开展卫星合作的国家,是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作为中埃航天高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这颗卫星在设计过程中有何特殊考量?它给埃及航天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方研制人员作出解读。
设计好用、易用的卫星
埃及二号卫星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采用中国研发的成熟卫星平台CAST1000,并配置高图像质量光学相机,运行于600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获取的遥感图像将应用于埃及的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管理等领域,给埃及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作为一颗为埃及“量身定制”的卫星,埃及二号卫星与中国以往的遥感卫星相比,多了“个性化”考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表示,由于卫星发射入轨后将交由埃方独立控制,而目前埃及的地面测控站相对较少,这对卫星的在轨自主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2月4日12时1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埃及二号卫星。汪江波 摄
此外,在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卫星还要好用、易用。随着太空轨道碎片日益增加,在轨工作的航天器被撞击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让埃及科研人员通过简单操作就能避开太空垃圾,也是研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此,研制团队设计了20余种在轨自主安全模式,并专门开发了一键碎片规避、在轨自主生存模式等功能,为后续埃方开展卫星业务化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见证了中埃双方的密切合作,它不仅为埃及提供了一颗能够广泛服务于其国计民生的卫星,更使埃及成为非洲第一个具备卫星总装、测试能力,并率先实现卫星研制本地化的国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表示,中国在光学遥感卫星领域已经积累许多成功案例,并具备完善的设施,而埃方目前尚未实现整星的独立研制,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中方研制团队不单是交付卫星初样星,还要传授埃方团队如何设计、验证、集成、测试卫星,在卫星研制上逐渐从以我为主、对方为辅,过渡到以对方为主、我为辅,最终实现由埃方独立设计、研制的目标。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埃及在中国援助下构建起卫星研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除了拥有一颗在轨遥感卫星,埃及搭建了卫星研制的全链条基础设施,包括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AIT中心)、运控卫星的地面操控系统和生成图像的地面应用系统等。
同时,这次合作也帮助埃方培养了本土航天人才。据了解,自项目建设之初,埃方就仿照中方岗位设置,对应配置了卫星研制团队,深度参与卫星设计、测试、总装、评审等各个环节。
12月4日12时1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埃及二号卫星。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结出的硕果。李昀锡 摄
研制成功是双方的共同心愿
埃及二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利用境外设施开展整星级卫星总装、集成、测试、环境试验。今年3月,中方研制团队远赴埃及,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境外联合研制工作,并对埃方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在那里,埃方设计师跟着中方设计师,一边操作、一边交流,共同完成岗位任务。
在朝夕相处中,双方设计师也成了朋友,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中方测试指挥的工位代号是“163”,时间久了,埃方设计师就跟着用“幺陆叁”与中方测试指挥打招呼,中方设计师也学会了用“哈比比(亲爱的朋友)”和“稍可兰斯(谢谢)”互动。
中方研制人员回忆称,埃方团队在合作中十分投入。卫星开展热试验时,埃方主任设计师塔拉勒两天未合眼,全程参与各测试环节。赶上当地的斋月,埃方科研人员在不能进食喝水的情况下仍然投入高强度的工作中。
“成功研制卫星是每一位航天工程师的心愿,埃方航天工作者同样如此,这份投入与热爱和中国航天人是相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说,期待埃及未来能独立设计、研制卫星,在自己的AIT中心生产卫星,并掌握运控一颗卫星甚至星座的能力。(完)